溢乳:新生兒胃體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處賁門括約肌松弛,而出口處幽門肌肉卻相對緊張,進入胃內的奶汁,不易通過緊張的幽門進入腸道,卻容易通過松弛的賁門,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從小嘴巴里流出來。另外,新生兒消化道神經調節功能尚未完善,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療,只要注意護理,一般隨著月齡的增加,都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
上皮珠、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兒口腔硬腭上,可見一些白色小珠,醫學上稱為上皮珠。上皮珠是細胞脫落不完全所致,對寶寶沒有任何影響,幾天后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新生兒齒齦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這種現象俗稱“馬牙”。新生兒口腔內兩頰部,會堆積一小堆脂肪墊,俗稱“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樣,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處理,它們會自行消失的。
乳房增大、乳頭凹陷:不論男嬰還是女嬰,出生3~5天后,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感上有蠶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流出。新生兒乳房增大,是胎兒期母體雌激素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內即可自行消退。新生兒乳房腫脹,千萬不要擠壓,如果不慎把乳頭擠破,會帶進細菌,造成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癥。如果是女嬰,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會影響乳汁分泌。
黃疸:也稱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72小時后,可能出現暫時性黃疸。這是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殊性引起的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足月兒血清膽紅素一般不超過12毫克/分升,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現暫時性黃疸,發生率為50%左右。早產兒血清膽紅素一般不超過15毫克/分升,暫時性黃疸發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
生理性體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是新生兒的普遍現象。新生兒出生后的最初幾天,睡眠時間長,吸吮力弱,吃奶時間和次數少,肺和皮膚蒸發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對多,再加上媽媽開始時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兒在出生的頭幾天,體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俗稱“塌水膘”,新手媽媽不必著急。在隨后的日子里,新生兒體重會迅速增長。
生理性脫皮:新生兒出生兩周左右,出現脫皮現象。好好的寶寶,一夜之間稚嫩的皮膚開始爆皮,緊接著就開始脫皮,漂亮的寶寶好像涂了一層漿糊,干裂開來。這是新生兒皮膚的新陳代謝,舊的上皮細胞脫落,新的上皮細胞生成。出生時附著在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隨著上皮細胞的脫落而脫落,這就形成了新生兒生理性脫皮的現象,不需要治療。
生理性脫發:有些新生兒在出生后幾周內出現脫發,多數是隱襲性脫發,即原本濃密黑亮的頭發,逐漸變得棉細,色淡,稀疏;極少數是突發性脫發,幾乎一夜之間就脫發了。新生兒生理性脫發,大多數會逐漸復原,屬正常現象,媽媽不要著急。目前醫學對新生兒生理性脫發,還沒有清晰的解釋。
正常啼哭:新生兒的語言就是啼哭,所表達的意思大致是:“媽媽聽聽吧,我多健康!”醫學上稱這種啼哭為運動性啼哭,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響亮,節奏感強,常常無淚液流出,每日一般4~5次,每次時間較短,累計可達2小時,無伴隨癥狀,不影響飲食、睡眠,玩耍正常。如果媽媽輕輕觸摸寶寶,寶寶會發出微笑;如果把寶寶的小手放在其腹部輕輕搖兩下,寶寶會安靜下來。當寶寶出現這樣的啼哭時,媽媽最好不要打斷寶寶,讓寶寶和你“說”一會兒,這是很好的親子交流。
笑:新生兒的笑,往往出現在睡眠中,微微地笑,或只是嘴角向上翹一下。新生兒清醒時,不易發笑,也不易被逗笑。新生兒的笑是有意義的。當新生兒的身體處于最佳狀態時,出現笑的時候就多些;當新生兒身體不舒服時,笑的時候就少,甚至會皺眉,嚴重時就哭鬧、呻吟。新生兒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媽媽可通過寶寶的表情,初步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新生兒先鋒頭(產瘤):經產道分娩的新生兒,頭部受到產道的外力擠壓,引起頭皮水腫、瘀血、充血,顱骨出現部分重疊,頭部高而尖,像個“先鋒”,醫生們稱之為“先鋒頭”,也叫產瘤。剖腹產的新生兒,頭部比較圓,沒有明顯的變形,所以就不存在先鋒頭了。產瘤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生后數天就會慢慢轉變過來。
呼吸時快時慢:新生兒胸腔小,氣體交換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數的增加,維持氣體交換。新生兒正常的呼吸頻率是每分鐘40~50次。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成熟,呼吸節律有時會不規則,特別是在睡夢中,會出現呼吸快慢不均、屏氣等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
抖動:新生兒會出現下頜或肢體抖動的現象,新手媽媽常常認為這是“抽風”,小題大做了。新生兒神經發育尚未完善,對外界的刺激容易做出泛化反應。當新生兒聽到外來的聲響時,往往是全身抖動,四肢伸開,成擁抱狀,這就是對刺激的泛化反應。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不能分辨出刺激的來源。媽媽可以試一下,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并很快向軀體屈曲。下頜抖動也是泛化反應的表現,不是抽搐,媽媽大可不必緊張。
面部表情出怪相:新生兒會出現一些令媽媽難以理解的怪表情,如皺眉,咧嘴,空吸吮,咂嘴,屈鼻等,新手媽媽沒有經驗,會認為這是寶寶“有問題”,其實這是新生兒的正常表情,與疾病無關。當寶寶長時間重復出現一種表情動作時,就應該及時看醫生了,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掙勁:新手媽媽常常問醫生,寶寶總是使勁,尤其是快睡醒時,有時憋得滿臉通紅,是不是寶寶哪里不舒服呀?寶寶沒有不舒服,相反,他很舒服。新生兒憋紅臉,那是在伸懶腰,是活動筋骨的一種運動,媽媽不要大驚小怪。把寶寶緊緊抱住,不讓寶寶使勁,或帶著寶寶到醫院,都是沒有必要的。
驚嚇: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神經管還沒有被完全包裹住,當外界有刺激時,新生兒會突然一驚,或者哭鬧。媽媽們為了避免寶寶受到“驚嚇”,多把新生兒的肢體包裹上,使其睡得安穩些。但要注意,長期包裹寶寶,不利于寶寶的生長;當寶寶醒來時,就應該打開包裹;一定不要“蠟燭包”——把寶寶包裹得直挺挺的,就像蠟燭一樣。“蠟燭包”對新生兒的發育是有害的。
打嗝:新生兒吃得急或吃得哪里不對時,就會持續地打嗝,寶寶很不舒服。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媽媽用中指彈擊寶寶足底,令其啼哭數聲,哭聲停止后,打嗝也就隨之停止了。如果沒有停止,可以重復上述方法。
皮膚紅斑:新生兒出生頭幾天,可能出現皮膚紅斑。紅斑的形狀不一,大小不等,色為鮮紅,分布全身,以頭面部和軀干為主。新生兒有不適感,但一般幾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過一周。個別新生兒出現紅斑時,還伴有脫皮現象。新生兒紅斑對健康沒有任何威脅,不用處理,自行消退。
鼻塞、打噴嚏:新生兒鼻黏膜發達,毛細血管擴張且鼻道狹窄。有分泌物時,新生兒都會出現鼻塞。新手爸爸媽媽要學會為寶寶清理鼻道。新生兒洗澡或換尿布時,受涼就會打噴嚏。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不一定就是感冒。
出汗:新生兒手心、腳心極易出汗,睡覺時頭部也微微出汗。因為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較高時,嬰兒會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和出汗來散熱。所以,媽媽們要注意居室的溫度和空氣的流通,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
發稀和枕禿:新生兒的頭發質量,與媽媽孕期營養有極大的關系。進入嬰幼兒時期,寶寶的頭發質量開始與家族遺傳關系密切。新生兒枕禿,并不是新生兒缺鈣的特有體征,枕頭較硬、缺鐵性貧血、其他營養不良性疾病,都可導致枕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