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生部組織編寫的《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于近期發布,其中明確指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而統計表明,雖然很多城市媽媽愿意母乳喂養,使得近年來城市中純母乳喂養到4個月的嬰兒比例提高到60%,然而城市母乳喂養達到6個月的比例卻仍不足40%。專家指出,精神壓力大、生活無規律等都可能導致母乳分泌減少,新媽媽心理負擔重,進而影響體內激素水平,導致內分泌紊亂,母乳便會減少。專家建議,新媽媽要減少緊張焦慮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有益于孩子的喂養。
許多新媽媽都有良好的意愿,愿意母乳喂養,但為什么總是堅持不下來呢?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主任陳英分析說,多種原因限制了城市媽媽分泌母乳,一是相當大一部分城市女性生產4個月后要回到工作崗位,精神壓力大、生活無規律等都可能導致母乳分泌減少;二是母乳喂養是個艱苦的過程,初期半夜也要起來喂養,有些女性沒有時間和精力,又有些怕苦怕痛,母乳自然會減少;另外盲目剖宮產也是原因之一,剖宮產不像順產那樣第二天就有母乳分泌,可能會有延遲幾日,而最初幾天的分泌量也較少加上疼痛,會導致一些新媽媽哺乳之初就用配方奶代替母乳,令寶寶對橡膠乳頭產生依賴而拒絕母乳。
新媽媽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內分泌的變化與各生理階段的心理變化密不可分。青春期、孕產期、更年期等都是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的危險期,這些階段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
女性一般在產后兩周內特別敏感,情緒不穩定,具有易受暗示和依賴性強等特點。對自身能否負擔起母乳喂養的重任缺乏自信,容易焦慮、抑郁,情緒低落。
因產后內分泌的劇烈變比,新媽媽還容易產生抑郁情緒,如果親人或醫務人員沒有給予親切的關懷,常使這種癥狀加重,特別是孩子性別不如意,家人態度比較冷漠或產程艱難,常使母親對孩子產生厭惡情緒,甚至怪罪于無辜的孩子,這類母親缺乏責任感及親切感,無熱情進行母乳喂養。另外,新媽媽上班后往往精神緊張,體力疲勞,也容易失去繼續母乳喂養的信心。
母親的心理因素會影響乳汁分泌
專家指出,不少人認為乳汁分泌多少是由媽媽的身體素質決定的,卻忽略了心理因素,其實乳汁分泌的多少與產婦的營養、情緒、休息狀況等都息息相關。
成功的母乳喂養必須有充足的乳汁,泌乳是受垂體前葉催乳素所調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腦催乳素釋放的因子、神經介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饋調節。排乳是受垂體后葉催產素所調控,這種激素受母親的心理、精神、環境因素影響,心理因素可直接興奮或抑制大腦皮質來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產素的釋放,也可通過神經-內分泌來影響調控,因此哺乳期產婦的心理狀態狀況直接影響到乳汁的產生和排出。
母親的心理因素影響乳汁質量
從現代西醫的角度來看,泌乳是在復雜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下進行的,如果媽媽壓力過大、心情急躁、過度焦慮和抑郁,機體處于應急狀態,就可能導致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直接影響乳汁的質和量。美國有一位生理學家曾通過實驗證實,人在生氣時體內會產生某種“毒素”。這種“毒素”可能使水的顏色產生變化,甚至生成沉淀。哺乳期媽媽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就給嬰兒喂奶,可能會令寶寶吸入帶有“毒素”的奶汁。
我國傳統中醫早就認識到母親心情會影響到乳汁質量,從而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生長。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指出:“凡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血氣所生。其乳兒者,皆須性情和善。”這句話是說:哺乳期媽媽的乳汁是由媽媽的血氣轉化而來。五情善惡,都是血氣的變化產生的。哺乳期的媽媽都必須要性情和善才行。如果新媽媽心情不好,氣血運行就會不正常,分泌的乳汁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孫思邈還指出:母親如果生氣的話,寶寶吃了奶之后會容易收到驚嚇,容易患“氣疝”病,甚至會出現“癲狂”的癥狀。
如何讓新媽媽有個好心情
陳英指出,要改善目前城市母乳喂養不達標的這一狀況,一方面需要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將女性法定產假時間延長至6個月;另一方面,新媽媽尤其是城市新媽媽要減少緊張、焦慮情緒,舒緩好自己的心態。
產科專家提醒,哺乳期媽媽不要在生氣時或剛生完氣就給嬰兒喂奶。要保持充足的乳汁,哺乳期的媽媽除了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外,還要避免精神和情緒上的不穩定,多聽聽音樂、讀一些好書、做一點運動,通過各種方式穩定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情,這對保證乳汁分泌的質和量都會起到較好的作用。
專家提醒,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產婦的心境至關重要,家庭成員除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產婦外,還要有同情心,傾聽其傾訴,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使其從心理上樹立信心,消除苦悶心境,感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否堅持母乳喂養需要家人的幫助和監督,遇到問題,應一起討論有效的應對措施。
責任編輯:時時